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50篇
计划管理   118篇
经济学   85篇
综合类   58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03篇
农业经济   556篇
经济概况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玉米经破渣后,经过初步分级将含胚玉米渣分离出来,经提胚、压胚、筛选等工序,将玉米胚芽提取出来,玉米胚芽再经精选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胚芽,用于榨油或者其他用途.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在土地流转发展缓慢而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之际,基于农地确权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中产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两派观点的分歧,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两个中介变量,深入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推进农地确权成果应用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方法 文章使用CHARLS2018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结果 (1)确权促进了土地转出,使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了6.60%;(2)确权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抑制了土地转出;(3)确权有利于增强禀赋效应,但禀赋效应反而促进了土地转出;(4)中介效应上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为部分中介作用,交易成本中介效应比例为-10.46%,禀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为13.35%,从而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强并能强化确权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结论 农地确权工作有其正面的成效,但还需完善政策并建立配套制度以克服负面效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宣传普及农地确权和相关“三农”政策,提高农户认知,同时还需防范禀赋效应过强和流转租金过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探讨中国耕地保护决策的演进历程及产权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文章基于渐进决策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识别耕地保护决策变迁模式并分析路径依赖特征。结果 农地产权的排他性与激励性逐渐强化,有限性相对减弱,为保护耕地营造了安全稳定的产权环境;中国耕地保护经历了体系形成、逐步完善、趋向成熟的阶段,遵循渐进决策模式,在平稳过渡中不断优化;耕地保护渐进决策深受产权阶段性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市场管理与农户行为路径。在制度上表现为冲突、迁移、协同的效应演变,在市场上表现为滞后、服务与激励的特征变化,农户行为则反映了群体效应、外部效应、预期效应的变化。结论 随着产权变迁,产权效应耦合变化推动耕地保护决策发展。未来应优化农地产权制度结构、健全农地市场的公共服务管理、合理实现耕地生态产品的价值,以促进耕地保护决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cm、20~40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 (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6.
基于AHP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过程中出现了"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的保护模式,不同模式政策执行效果有显著差异。耕地保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主体——农户的基本利益也不能满足,耕地质量的隐形下降与保护效果的明显欠佳。这些现象都表明需要客观评价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河北是农业大省,唐山市是其经济发达、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的典型地区。根据唐山市典型农村356家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选取评价指标和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激励主体"的耕地保护模式在执行效果上显著优于"自上而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结论表明需要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激励主体"的市场模式转变,这对优化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运用网格化技术和综合评价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类型区,为创新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支撑。[方法]文章以宜兴市为实证研究区,将城镇周边区域网格化,选取综合等别、距城镇和可建设占用区的距离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约束划入区。同时,根据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修订耕地利用等,得到耕地综合等,然后以耕地距离城镇、交通干线的距离和空间连片度作为评价指标,对耕地进行立地条件评价并划分等级,最后将约束划入区以外的耕地以综合等-立地条件的形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结果](1)城镇外延区被划分为1.232 0万个100m×100m的网格评价单元,在网格环境下,纳入约束划入区的耕地面积5 170.33hm~2,占全部耕地的9.65%;(2)耕地利用等修订后得到的综合等与利用等相比,耕地等别依然集中在4、5等,受重金属污染区影响出现了8等耕地;(3)约束划入区外的耕地被划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及整治划入区,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1.16%、40.52%及28.67%。[结论]通过网格化确定的约束划入型主要分布在规划选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与城镇主要发展方向一致,既满足了城镇连片发展的需求,也实现了对城镇周边优质耕地优先保护;优先划入型分布在城镇周边或交通干线沿线,区位条件优越,且耕地质量高;适宜划入型在立地条件或综合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可通过整治措施提升其质量水平;整治划入型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综合等别较低且立地条件较差,在经过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后可作为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98.
在简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地的产权、功能和经营状况,通过国有企业与农地相似方面的横向比较,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私有化的不合理性,同时提出了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
由于耕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省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是其发展的趋势.以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依托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以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区域内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0.
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过低的原因,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农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选择价值以及产权意义上的价值,把农地的正外部效应充分内化,修正扭曲的农地资源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农用地的数量.运用农地非农化土地一级市场的模型,认为存在农转非市场失灵,政府要在多目标决策的前提下进行干预,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农地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从而起到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